
6月14日,海鋼、海礦在昌江召開座談會,邀請抗美援朝老戰士、退休職工盛光榮同志到公司講黨史,講抗美援朝故事,一起重溫那段充滿硝煙和戰火的崢嶸歲月,激勵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。這是海鋼、海礦充分利用自身紅色資源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而開展的重要活動,也是“七一”前夕公司開展走訪慰問的系列活動之一。
海鋼、海礦黨委書記周湘平出席并主持座談會,海礦副總裁吳旭春以及兩公司的勞動模范、優秀共產黨員、黨支部書記等代表參加。

如今已是89歲高齡的盛老,精神矍鑠、記憶清晰。私塾讀書、17歲參軍、入朝作戰、退休生活,他娓娓道來。盛老于1952年年底入朝參加作戰,在第46軍138師413團3營12連擔任政治文化教員,1954年回國,1960年到昌江工作,先后在子弟學校、楓樹下變電站、汽車隊、勞動服務公司工作,1992年退休。
在現場,盛老帶來了各類獎章、紀念章、證書,有入朝作戰紀念章、橫渡黃河紀念章、入朝作戰《立功證》等。

盛老捧著中共中央、國務院、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,向大家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和他的親身經歷。談起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,他更是引以為豪。他激動地說,志愿軍戰士一天一夜急行軍240里山地,背負6天的糧食和子彈,結果比敵人提前五分鐘到達,形成包圍圈,贏得了戰役的勝利,把敵人趕到了漢城以南。
戰地情懷和戰友感情,盛老永遠銘刻在心里。他向在座人員展示了他精心保存的一份《海南鐵礦抗美援朝入朝作戰人員名單》,這是他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調查得來的結果。他一筆一劃地記錄了公司26名入朝作戰人員的姓名、回國時間、家庭住址等信息,字跡清秀。凝視著手里的名單,他表情凝重,低沉喃喃地說,現在只剩下2個人了。
在現場,周湘平代表海鋼、海礦黨委向盛老送上慰問品、慰問金,送上黨和政府的溫暖。
周湘平在主持座談會時指出,海鋼、海礦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,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,這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。盛老是兩公司的寶貴財富,值得我們尊崇,他以親身經歷分享的抗美援朝鮮為人知的故事,令人感動。海鋼、海礦的廣大職工要在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有所思、有所悟、有所行動,學習傳承志愿軍一天240里的山地急行軍精神,負重前行,不斷攻堅克難,推動兩公司轉型發展,重鑄昔日輝煌,為海南自貿港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(文/田雪凝,圖/林映忠)
